首页 - 信息报道 - 信息报道 - 正文

新艺术课标学习让素养落地,舞蹈美育课程实施为人生打底

在国家艺术课标发布之后,为更好推动指导学科实践,发挥深圳舞蹈美育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圳市教科院李桂娟院长号召“让素养落地”的课标学习活动,组织各学科积极开展新课标学习。2022年5月20日由深圳市教育局指导,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舞蹈学科解读学习活动”在线举行。活动专门邀请了本次教育部修订艺术课标舞蹈组的三位专家,彭吉象教授、史渊萍教授、郑兰老师开展课标解读和答疑活动。

本次活动由郑兰科研专家工作室成员、龙华区高峰学校许力丹副校长主持。

彭吉象教授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原书记兼副院长,现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文科二级教授、博导,他兼任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特聘学术院长,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会长,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他是国家教材委专家委员会艺术学科召集人,中宣部、教育部“马工程”重大攻关课题首席专家。作为本轮教育部义教课标修订艺术组组长的彭吉象教授,为老师们带来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的专题分享。

首先,彭教授从艺术课程价值、国家培养人才以及新时代的新要求的角度分析了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解读了国家为何要求开齐开足艺术5门课程。这次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的大变化,也是本次教育部课标修订的重点和亮点。根据当下新三科师资比较紧缺的现状,彭教授分析了新课标先合并后分学段开齐5门课供学生选择的缘由,并结合古今中外的案例和艺术作品,为我们解读了艺术课程理念和艺术素养目标的内涵意蕴,为艺术课程实施指明方向,定好目标。彭教授为深圳部分学校率先开设七年级舞蹈课程点赞,这是为全国落实艺术新课标先行示范,并对深圳的艺术课程开设提出殷切期望。

接着,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舞蹈教研员,北京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史渊萍老师做《落实艺术标准(舞蹈)北京实践》的主题分享。

史渊萍教授作为舞蹈课标修订专家和教研员,结合她的实践经验谈了对新课标的理解,通过课例介绍了北京海淀情境舞蹈教学中落实艺术课标的实践经验。

深圳市教科院德体艺主任,舞蹈教研员,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舞蹈组修订专家、西南大学校外硕导郑兰老师,为老师们做了《研制艺术课程标准(舞蹈)经验分享》的主题分享。

多年来,深圳舞蹈教育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郑老师一直深耕舞蹈美育,提出了素养导向的中小学舞蹈课程体系建设,从舞蹈素养、课程结构、素养评价、舞蹈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从理论到实践研究,她带领深圳老师们做了大量探索。这次作为教育部艺术课标的修订专家成员,郑兰老师结合课程方案精神进行舞蹈课标的实施解读,从原则、目标、课程内容到学业质量标准等结合课标研制的经验体会,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

专家答疑环节,老师们踊跃提问。龙华区名师睢娟娟老师提出,高年段舞蹈教学男、女生风格差异性较大,该如何进行教学?课标中提出,有条件的情况下7年级开设舞蹈课,若某些学校没有条件开设舞蹈课,这部分学生该怎么办?

史教授认为在中国舞中特别讲究男、女生的差异,男生阳刚,女生阴柔,在教学当中可追求共性也可追求差异性,以佤族为例,讲述了男女差异动作的配合方法。史渊萍教授认为,若有舞蹈教材,七年级可开展舞蹈课程进行教学,若无舞蹈教材,学生则依托音乐课程内容中包含的三个舞蹈内容进行教学。

福田区工作室主持人夏育红老师提问:课标中提出初中才可开设舞蹈课程,目前深圳许多小学已经开设了舞蹈课程,这部分小学的舞蹈课程能否继续开设?

彭吉象教授肯定了已开设了舞蹈课程的小学,若课程效果很好,可参考课标中的舞蹈内容继续开设,例如在舞蹈当中加入唱游,学生可边唱边跳。另外,学校也可以开设舞蹈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结合起来,加大对美育课程的重视力度。

舞蹈美育课程的实践和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落地工作任重而道远。相信在深圳市教育局指导下,在深圳市教科院的领导下,各位专家的引领和学校的重视支持下,尤其在广大舞蹈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以舞育人、美育人人”的理念将深入人心,美育之花定会绚丽绽放!

 

文稿:夏育红、季叶璇

图片:王邦宇、眭娟娟

编辑:希 雅

审稿:李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