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报道 - 信息报道 - 正文

全国聚艺新三科,全员学标明方向

4月21日,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艺术课标》),此次《艺术课标》是本次修订的亮点和重点,新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包含: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①,艺术课标设置的“新三科”如何实施推进,学生核心素养如何真正落地,推动我国美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做了“新三科”设立的意义分析。

2022年5月13日上午,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主办,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外舞蹈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承办的“2022年版艺术课程标准‘新三科’设立的意义分析会议”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艺术新课标修订组专家及各学科组成员就“新三科”的加入进行解读,深圳市教育科研工作室主持人郑兰老师作为艺术课标修订组成员应邀进行了经验分享,郑兰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全体成员与全国新三科近2.7万艺术教师共同在线学习。

参与本次会议的专家: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

肖向荣教授

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

彭吉象教授

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组专家兼戏剧组负责人

麻文琦教授

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组专家兼舞蹈组负责人

王杰副教授

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组专家兼影视组负责人

王琦副教授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

胡智锋教授

北京舞蹈学院原院长

吕艺生教授

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中艺术课程修订组专家

周星教授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

傅谨教授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宋瑾教授

山东艺术学院

田川流教授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朱敬东教授

      专家们首先解答了为什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中加入“新三科”的价值意义:一是顺应时代发展,尊重学生兴趣;二是提倡综合意识,鼓励个性发展;三是真正立足美育,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专家们提出“新三科”教学应遵循四项原则:1.聚焦核心素养,强化育人功能;2.分段设计课程,适应学生发展;3.注重经典欣赏,培养艺术素养;4.突出任务教学,培养艺术特长。最后,专家们指出在推进艺术“新三科”教学时应注意多种渠道推进,解决师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开拓课程资源。

此次新课标的出现意味着一个教育新号角的吹响,也是艺术教育届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的即时性的回答。本次新课标是以美育人为纲领,以体验和创造为行动,以跨界融合为手段,充分体现了时代性、民族性和前瞻性。

 

本次会议还邀请到了北京联合大学刘畅教授、四川音乐学院赵崇华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张亚丽教授、华南师范大学仝妍教授、上海市进才中学特级教师张玉林老师、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史渊平老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王则灵副编审进行艺术课标修订的经验分享。

义务教育艺术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体艺中心副主任郑兰老师首先对艺术领域的前辈们、艺术课标组的成员们还有广大一线教师们致敬:“新三科”的确立和艺术课标的制定不仅是这三年的努力,更是广大专家学者的理论积淀和一线教师们实践成效,感谢大家对深圳舞蹈教育的厚爱和付出。接着,郑老师立足舞蹈学科身体表达素养的特质,从深圳舞蹈课标研究的由来、经历和四点重要的变化谈了参与艺术课标研制的经验体会。最后,郑老师呼吁广大的老师们,课标的制定不是终点,通过研读课标来指导教材编写以及探索五育融合的舞蹈教学,改进评价体系,促进舞蹈高效育人路径,提升学生舞蹈素养,落实以美育人、立德树人的任务,还需要每一位老师的不懈努力!

郑兰科研专家工作室学员全员在线学习,会议结束后,大家开展了热烈的讨论,认为“新三科”既是对蔡元培先生百年前提出的美育思想的历史延续,也是新时代高质量美育的需求。大家勤勉认真、行而不辍,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注释:①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4月,第14页。

 

文字 | 王邦宇

图片 | 希雅、渝珂

编辑 | 希雅

审稿 | 李虹